
拍攝流星雨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頁>拍攝流星雨需要注意的問題
拍攝流星雨的裝備其實很簡單,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么高大上,首先你需要有一臺單反相機,當然微單、帶有B門的都可以;其次需要一個廣角鏡頭、一個穩固的三腳架和一根快門線,僅此而已。不過在這里特別提醒,冬季夜晚鏡頭可能結露結霜,需要一根能發熱的線圈纏在鏡頭上,實在找不到,鏡頭上就包上幾圈暖寶寶。拍攝余跡采用固定攝影就可以了。一旦發現流星過后出現明亮余跡,就馬上將相機對準它,固定好三腳架,開始曝光,具體方法與前面介紹的相同,只是每次曝光時間不宜太長,控制在1到5分鐘為好。因為曝光太久,余跡形狀早已變化,照片上將模糊一片,無法領略余跡的美麗身姿的變化;曝光太短,顏色尚未飽和。最好采用連續拍攝,每次曝光幾分鐘,以表現余跡形狀的連續變化過程。
不知道昨晚你有沒有拍到這一盛況呢?為了迎接下一次(不管什么星座)的流星雨,我準備開始做功課,先給自己科普下關于星空拍攝的注意事項。這次的雙子座流星雨算是今年年末最為壯觀的一場了,并且非常適合入門級愛好者觀測。讓我們一起先來看看今日凌晨,極大值前夜的雙子座流星雨與長白山。
準備好各種保暖的東西!在寒冷的冬夜里呆上幾個小時可不是鬧著玩的。厚圍巾(遮臉和鼻子)、帽子(遮頭頂和耳朵)、手套、保暖內衣、防寒外套一樣都不能少。最好再有個保溫壺,帶上一些熱水。再帶上個墊子,方便躺著。拍攝流星時必須摘下UV鏡,否則濾鏡會讓你丟失很多紅光流星;第二,根據拍攝環境和夜空亮度合適的調節曝光時間;第三,拍不到流星很正常,這個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如果這次錯過了流星雨,沒關系,我們還可以借助璀璨的夜空拍攝曼妙的星空。在拍攝時因為夜晚天色黑暗,自動對焦基本時處于殘廢的,基本選擇采用手動對焦至鏡頭無限遠。有很多朋友說自己找不到銀河的位置,可用iphone上的starwalk來尋找。
當然,由于銀河的位置原因,在北半球冬天是見不到銀河的大光軌帶的。春天夏季銀河在后半夜升起,夏天的話夏季銀河的主軌在一天黑后就能看見,在午夜前后豎起,秋天的話夏季銀河在一天黑后基本就是豎立的了,到后半夜則沉到地平線下。而比較常用的曝光時間有多種,可以在25s,30s這兩個時間。這樣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進行拍攝,保證留有充分的時間來對構圖啊各種進行調整。iso則根據黑暗程度來選擇,拍攝銀河的話,1600起比較靠譜。
當然如果有f1.4級別廣角鏡頭的朋友另當別論。光圈嗎,在光線充足或者你鏡頭光圈夠大的情況下可以稍微小一點,在大部分最大光圈只有2.8的時候,毫不猶豫,開到最大把,超廣角鏡頭下最大光圈的景深依然是夠的。而如何讓你的星空照片變得有趣?首先你腦洞要開的夠大。例如攝影師于rum就算是一個腦洞比較大的同學。你要去構思場景并像一個導演一樣的去構思你的這張畫面中的故事背景。而不是人云亦云星空不論多少年后還是那個星空,而前景才是其靈魂。攝影師于rum是一個魔幻情節很重的人,所以他就傾向于去表現星空的神秘人類的渺小啊這一類的東西。當然在構思場景時也不能過于不沾邊還是要和場景有一定的融合。
可能很多人只會選擇去拍攝佛塔與星空,但是攝影師于rum選擇把人物加入其中這樣就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而在場景布光上則是采用的一盞閃光燈加一盞頭燈的方式。相機距離人約5米,手持閃光燈照亮背景以及人的輪廓。人手持頭燈照亮人物前方。佛塔背后則是來自遠方小鎮的光污染所帶來的奇特效果。 最后我們來講講流星雨應該怎么拍,拍攝流星有兩種方式:固定攝影與跟蹤攝影。對于一般的攝影愛好者來說,采用固定攝影就可以了。因為它設備簡單,無須太多技巧。因為夜晚天色黑暗,自動對焦基本時處于殘廢的,基本選擇采用手動對焦至鏡頭無限遠。直接把相機安裝在牢固的三腳架上,對準要拍攝的天區,焦距設定為無窮遠,快門設為B門或T門,用快門線鎖定就可以開始拍攝流星了。拍攝過程中不要碰三腳架或相機,也不要在鏡頭前走動,以免影響成像效果。
可以采用超廣角鏡頭,或多部相機同時進行大范圍的巡天流星攝影。這樣可以大大增加流星被拍攝到的機會,力求不漏掉出現的流星。對于身處在城市中的拍攝者來說,流星這類天文攝影的成功關鍵就是,一定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在家里是拍不出什么好流星照片的。另外,拍攝場地要足夠開闊,以使你的相機可以在沒有任何物體遮擋的情況下,隨時指向最有利的天區。因此,在進行實際拍攝前,一定要預先仔細考察場地的情況,及早做好準備。 流星出現在天空中的哪個區域是有偶然性的,只能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本文來源于南京宣傳片制作公司
但當你的拍攝區域無法同時覆蓋整個天區時,相機鏡頭究竟應該對著哪里才會拍到流星呢?一般來說,任何天區都有可能出現流星,拍到它們要靠運氣。由于流星雨出現是有規律的,因此的確存在比較容易出現亮流星的天區。 一般情況下,在地平高度30-70度角的天區內最容易看到明亮流星。另外,在距流星雨輻射點30-40度遠的天區也是出現流星比較密集的地方。應該綜合考慮以上情況,來安排相機取景。實際觀測中我們發現在地平線附近仍會出現特亮的流星,而且有的亮流星會出現在離流星雨輻射點100度以外的天空中。
要想獲得一張流星題材的好作品,選地景也很重要。如果選擇一些樹景、山水景色、古跡,乃至天文臺圓頂、射電天線陣等作為地景,加上巧妙的構圖創意,拍攝的流星照片一定會十分美麗。曝光時間我們知道,流星這類天文攝影不像我們平時的生活照,按下快門“喀嚓”一聲就可以了,為記錄下隨時可能出現的流星,一般要長時間曝光。那么每張照片到底要拍多久呢? 對于有科學價值的固定流星攝影來說,5到15分鐘的曝光量是比較合適的。然而,如果你想進行創意,拍攝流星的藝術照,那就沒有固定的規則了,綜合考慮環境、天空因素的影響。